近日,白俄罗斯第八频道Channel 8 推出的周播纪录片栏目《丝路时间》正式开播。《画中国》、《过年》、《新疆味道》、《亚投行之路》等纪录片将译制成俄语,通过《丝路时间》栏目向当地观众播出,每周一期,每期30分钟。这些节目集中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艺术、传统民俗、美食旅行以及经贸发展等主题,讲述的是丰富多彩的丝路主题故事。

白俄罗斯第八频道于1996年8月成立,是一个综合型的电视频道,播出的节目类型包括新闻、影视剧、动画片、明星综艺秀以及教育节目等。
白俄罗斯地处欧洲腹地,是最早响应并与中国签订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协议的国家之一。此次《丝路时间》实现在白俄罗斯播出,将通过纪实节目增进白俄罗斯民众对我国的认识与了解,搭建起白俄罗斯民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,助力两国间的民心相通。
2019年1月2日,100集大型人文纪录片《手中的一带一路》在梅地亚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暨开机仪式。

据悉,纪录片《手中的一带一路》是首部跨国拍摄、聚焦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传统手艺历史现状、文化交流与经济活动的纪录片,该片以历史的视角、时代的视角、人文的视角、商业的视角切入,宏观采访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民间手艺的兴衰与演变、考察生活方式的演变及其给传统文化和手艺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、探求匠人匠心与生活品质和生活美学的关系、思考振兴文化传统以及以产媒联动的思路,促进城市手艺产业带的发展与未来,是一部与以往拍摄非遗、拍摄匠人的纪录片迥然不同的具有史诗般叙事感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市场追问意识的大制作。
《手中的一带一路》纪录片由赵普策划发起并亲自担任制片人、主持人。由西安广播电视台投资出品,第一季10集将从2019年1月开始拍摄,于2019年5月首届世界匠人大会召开期间,作为世界匠人大会开幕力作,在电视台和视频平台同步播出。
发布会后,5路摄制组将分别在北京、西安、福建仙游、江苏苏州、江西景德镇、浙江龙泉、安徽皖南等国内七个城市和地区以及澳大利亚、土耳其、埃塞俄比亚等三个国家展开拍摄。
2018年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60年,也是中国电视纪录片的60华诞。12月28日,第八届“光影纪年——中国纪录片学院奖”颁奖典礼在京举行,颁奖典礼设立“致敬中国电视暨中国电视纪录片60年特别单元”,借此致敬那些中国纪录片的开拓者和坚守者们。
60年来,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离不开一直坚守和默默付出的纪录片人们。纪录的脚步不会停歇,纪录片人也将继续用摄像机整理国家的相册、打磨时代的镜子,用真实书
写历史,用光影感知时代。
纪录片人:赋予纪录片伟大的力量
坚守是一种态度,也是一份柔情,越是平凡的坚守,越能赋予纪录片伟大的力量。
学院奖在中国电视纪录片诞生60年之际,以“中国纪录片特殊贡献奖”特别表彰那些一直投身、乃至终身奋斗在纪录片行业默默付出的纪录片人:

童国平
对于童国平来说,纪录片是一生的事业。他总是寻找、拍摄那些普通劳动者,如《深山养路工》。童国平不断开掘纪录片的诗意,体现了纪录片人的踏实和浪漫。

陈光忠
1981年,改革开放刚刚起步,有一部纪录片,激励了整整一代青年去思考,去奋斗,它就是《莫让年华付水流》。影片导演陈光忠,1930年出生,1949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。他是一辈子用纪实影像探寻理想和美的屏幕诗人。

田本相
坚守可以在大漠深山、剪辑机房,也可以在三尺讲台、孤灯夜雨。田本相,1965年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,他是中国纪录片研究的先行者,让纪录片创作有了理论支撑和可供借鉴的方法。

李绍武
当艺术遇到艺术,会发生什么,答案就是《雕塑家刘焕章》。这部片子1983年推出,在新时期带来了新语态。影片导演李绍武,1961年进入北京电视台,他的作品像一条河流,反映着流动的时代。

孙玉平
一个人,一座山,四十年,这是孙玉平和泰山的故事。从1980年的《泰山》到《泰山揽胜》、《中华泰山》,孙玉平向海内外展现了泰山的神秀壮阔、人文厚重。孙玉平是最会拍泰山的纪录片人,也是泰山的知己。